• <samp id="eowyi"></samp>
  • <center id="eowyi"></center>
    <label id="eowyi"></label>
  • 現在時間:   

    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發布時間:2021-02-27    瀏覽次數:

     

     教育部關于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指導中小學課程教材系統、全面落實革命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我部制定了《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在課程教材、教育教學等育人環節認真貫徹落實。

    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附件:

    1. 《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教育部教育

    2021年1月8日

     

    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中小學課程教材在革命傳統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指南。

    一、重要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中形成的革命傳統,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豐厚的政治資源,也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中小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植入紅色基因,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是增強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必然要求,對于傳承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將革命傳統全面融入課程教材,對中小學革命傳統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進行頂層設計,是充分發揮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鑄魂育人功能,實現革命傳統教育整體化、系列化、長效化的重要舉措。

    二、基本原則

    (一)覆蓋全部革命歷程,反映革命傳統主要內容。全面梳理自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革命傳統,統籌兼顧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個時期,反映革命傳統形成、發展的連續性、延展性、時代性。深入研究、凝練革命傳統主要內容,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突出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和中國共產黨人強大的人格力量。

    (二)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堅持循序漸進。按照由淺入深原則,一體化設計和分學段安排相結合?;诓煌挲g階段學生知識結構、認知特點、生活實際,提出相應的教育內容、具體要求和呈現方式,體現一定的進階性;同時確保革命傳統教育總體要求、核心思想貫徹始終。

    (三)結合學科特點,注重有機融入。依據學科內容體系和獨特育人功能,把反映革命傳統重要人物事跡、重大事件、偉大成就、重要論述作品、節日紀念日、故居遺址遺物、館藏文物等適宜內容納入課程教材。

    三、總體目標

    革命傳統在中小學課程教材中總體布局科學有序,內容更加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形式更加多樣,吸引力、感染力進一步增強。課程教材在提升學生政治覺悟、體認革命精神、培育優良作風等方面的育人功能顯著增強,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做到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四、主題內容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既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又是中華民族一代一代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奮斗,形成的革命傳統內容豐富。中小學革命傳統教育主要圍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使學生從小植入紅色基因,繼承弘揚革命傳統。

    (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鄭重的歷史選擇,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要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讓青少年學生理解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道理,夯實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要引導學生自覺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結合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進行革命理想教育,給學生講清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強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發揚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要教育學生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精神追求,不斷增強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的自覺性和使命感。

    (四)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國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離不開正確思想理論和真理力量的指導,離不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引。中國共產黨善于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形勢任務、主要矛盾,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路線、方針、政策,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善于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和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才能夠實現最終目標。要教育學生逐步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提高他們運用正確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革命斗爭精神。黨在長期奮斗歷程中,敢于面對各種困難、挑戰,敢于擔當,砥礪奮進,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崇高精神品質和人格風范,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和中國共產黨人思想品德、英雄氣概的具體體現,對于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引導學生學習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和英勇頑強的英雄氣概,使革命斗爭精神代代相傳。

    (六)愛國主義情懷。愛國主義是凝聚中華民族最具號召力的偉大旗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力量。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中,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增強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和能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七)艱苦奮斗傳統。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事業,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奮斗的結果,是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的結果。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教育學生繼承發揚革命傳統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要引導學生弘揚黨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培育自強不息的吃苦精神,歷練敢于擔當的奮斗精神。

    五、載體形式

    反映革命傳統內容的重要載體形式可分為兩類。

    (一)原始素材

    1.重要革命史實和關鍵事件。具體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革命史實、關鍵事件。

    2.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跡。具體指為革命、建設、改革作出杰出貢獻或突出貢獻的英雄人物,包括革命領袖,革命家、革命先驅,革命英雄、民族英雄、英雄模范以及仁人志士等。

    3.革命文物、遺址、紀念場館。具體指革命圣地、舊址與紀念設施以及革命英雄遺留下來的物品等。

    4.重要紀念日及儀式。為紀念重大事件、偉人、先烈等設立的特定節日,開展的相關儀式活動。

    (二)基于原始素材創作的作品

    具體指反映馬克思主義真理和共產黨人人格光輝的文章和文學藝術創作,既包括革命英雄人物自己撰寫或創作的作品,也包括其他人以重要革命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事跡為題材撰寫或創作的作品。

    六、學段要求

    (一)小學階段。圍繞政治思想與道德啟蒙,注重選擇革命領袖、革命英雄事跡故事,革命文物、革命歌曲等,激發學生對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學習意愿,感受忘我奉獻、艱苦創業、團結拼搏的高尚品質和愛國主義情懷,感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培養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樸素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初步樹立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志向。

    (二)初中階段。圍繞政治覺悟提高和品德錘煉,注重選擇各個歷史時期重大歷史事件、偉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跡,使學生感悟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程,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軍,努力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形成奮發進取的精神面貌。

    (三)高中階段。圍繞政治認同和精神升華,注重選擇各個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型成果,詮釋革命精神的作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

    七、學科安排

    以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學科有重點地納入,其他學科有機滲透,“3+1+N”全科覆蓋。

    (一)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

    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實革命傳統教育的核心課程,要全面反映革命傳統主要內容,注意對思想內涵的深刻解讀,突出提高思想認識、政治覺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政治認同;同時引導學生弘揚革命精神,培養高尚品德。主要載體為革命領袖、革命英雄等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跡,革命人物的名言名句、重要論述,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建黨節、建軍節、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

    (二)語文

    語文是落實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程,在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語文學科注重以文化人,引導學生深刻體會革命精神、深入感受愛國主義精神,體認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質,陶冶性情、堅定志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主要載體為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們生平事跡的傳記、故事、文學作品;反映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歷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關革命傳統人物、事件、節日紀念日活動等方面的新聞、通訊、報告、演講、訪談等;闡發革命精神的優秀論文與雜文;與選文內容相關的革命圣地、革命舊址和文物的插圖等。

    (三)歷史

    歷史是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載體,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歷史學科要結合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特別是辛亥革命和五四愛國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以及共產國際成立等國際環境,講清楚中國共產黨誕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注重通過整體敘述與背景敘述,使學生系統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事業英勇奮斗的歷程,從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培養高尚品德,形成優良作風,增強“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主要載體為重要歷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和遺物、文獻史料、革命舊址、重要紀念日和紀念活動等。

    (四)藝術

    藝術是落實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凈化學生心靈、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藝術學科要注重選取經典性作品,以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培養學生深厚的愛黨愛國情感,做有骨氣、有品位、有修養的中國人。主要載體為反映革命文化的美術、音樂、舞蹈、影視、戲?。ê鑴?、戲曲等)、動畫等。

    (五)其他

    數學、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體育與健康等是革命傳統教育的載體,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選擇有關學科領域專家、模范人物的事跡、成果等,引導學生體會他們為國爭光、服務人民的精神追求,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八、組織實施

    (一)加強專業指導。組建以黨史專家為主的指導組,加強統籌、指導,確保革命傳統進課程教材的準確性、系統性。

    (二)研制實施細則。分學科制定革命傳統進國家課程教材實施細則,從本學科育人定位出發,明確本學科各學段革命傳統進課程教材的具體內容、載體形式等,特別是根據中央有關要求,將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獲得廣泛社會認可(有高度共識)的人物、事件、篇目、曲目、劇目、作品等,作為優先選項和基本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制定革命傳統進地方課程教材實施細則。

    (三)加強培訓把關。組織開展編寫、審查團隊專題培訓,加強對各學科課程教材革命傳統專題落實情況的審查把關,確??傮w工作目標的達成。

     

    附件:各科具體要求

    一、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

    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實革命傳統教育的核心課程,是實現鑄魂育人功能的重要載體。在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程中豐富和充實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突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政治覺悟,有助于引導學生愛黨愛國,弘揚革命精神,培養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促進政治認同,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革命領袖、革命英雄等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跡,革命人物的名言名句、重要論述,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建黨節、建軍節、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低年級。結合認識國旗、國徽、隊旗,學唱國歌、隊歌,認識革命領袖,講述模范人物、英雄人物故事,使學生知道“我是中國人”,激發對國家標識、革命領袖和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

    中年級。講述革命領袖、模范人物、英雄人物故事,了解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的由來,學習革命人物的名言名句,使學生初步形成國家概念,激發對革命領袖、英雄模范的敬仰之情。

    高年級。初步學習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實現國家解放等重大歷史事件,初步了解“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重大成就,講述焦裕祿、王進喜、中國女排等人物和團體的故事,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樸素感情,使學生感受艱苦創業、忘我奉獻、團結拼搏精神,感知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形成國家認同。

    2.初中

    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成就,了解革命領袖相關重要論述,講述塞罕壩造林、紅旗渠開鑿、抗震救災、防疫抗疫等感人事跡,使學生感受艱苦奮斗、敢為人先、不折不撓、勇于擔當的精神,認識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3.高中

    學習革命領袖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經典論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論述,使學生從歷史發展和國際比較中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四個自信”,堅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二、語文

    語文是落實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程,在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語文課程中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深刻體會革命精神、深入感受愛國主義精神,體認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質,陶冶性情、堅定志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主要載體形式

    語文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革命領袖、革命英雄、英雄模范等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們生平事跡的傳記、故事、文學作品;反映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歷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關革命傳統人物、事件、節日紀念日活動等方面的新聞、通訊、報告、演講、訪談等;闡發革命精神的優秀論文與雜文;與選文內容相關的革命圣地、革命舊址和遺物的插圖。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低年級。選擇反映革命領袖、革命家、革命先驅、革命英雄等人物事跡、故事,不同歷史時期反映革命傳統的傳記、故事,使學生知道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浴血奮戰、艱苦奮斗換來的,激發對革命領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中年級。選擇不同歷史時期反映革命傳統的傳記、故事,以及《閃閃的紅星》等經典作品,使學生了解有關革命英雄的成長經歷,感悟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尚品質,激發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的意愿和行動。       

    高年級。選擇反映不同歷史時期革命傳統的文學作品,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經典詩歌,使學生領悟作品中反映的英雄氣概、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樹立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志向。

    2.初中

    選擇反映理想信念、革命斗爭精神、愛國主義情懷、艱苦奮斗傳統等方面的文學作品,革命領袖的經典詩文,有關英雄模范的新聞、通訊、報告文學等,使學生理解作品中蘊含的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等,努力向英雄模范、先進人物和各行各業的標兵學習,培育忠于祖國和人民的優秀品質。

    3.高中

    選擇有關革命傳統的新聞、通訊、報告、演講、訪談,以及優秀論文與雜文等,讓學生聯系自身思想實際和親身見聞,深入理解和體認作品中所反映的革命志士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為革命、建設、改革開放萬眾一心、堅忍不拔的革命精神與高尚人格,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三、歷史

    歷史是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載體,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歷史課程中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有利于學生系統認識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事業英勇奮斗的歷程,從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培養高尚品德,形成優良作風,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軍,增強“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主要載體形式

    歷史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重要歷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和遺物、文獻史料、革命舊址、重要紀念日等。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講述重大歷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事跡,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以及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使學生感受革命志士、英雄模范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和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才能使國家走向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幸福美滿,努力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2.高中

    讓學生學習革命領袖論述中國革命的經典文獻,了解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歷程,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引導學生認識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讓學生學習革命領袖論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文獻,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的過程,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使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立志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藝術

    藝術是落實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凈化學生心靈、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藝術課程中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以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培養學生深厚的愛黨愛國情感,做有骨氣、有品位、有修養的中國人。

    (一)主要載體形式

    藝術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反映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美術、音樂、舞蹈、影視、戲?。ê鑴?、戲曲等)、動畫等。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低年級藝術課程教材將唱國歌、畫國旗等內容納入其中,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中高年級選擇革命題材的歌曲(如《烽煙滾滾唱英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舞蹈(如《白毛女》)、戲?。ㄈ绺鑴 逗楹嘈l隊》選段)、電影(如《小兵張嘎》)、繪畫(如油畫《開國大典》)、雕塑(如《劉胡蘭》雕像)、攝影作品(如斯諾拍攝的照片《毛澤東轉戰陜北》)等,引導學生學習與欣賞,加深對革命歷史和革命英雄人物的認識,增強對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的熱愛之情,培育學生奮發向上的思想情感。

    2.初中

    注重將革命題材經典作品、優秀作品,如油畫《狼牙山五壯士》、歌曲《游擊隊歌》《洪湖水,浪打浪》、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歌劇《江姐》、電影《英雄兒女》等,納入音樂、美術、舞蹈、戲?。☉蚯?、媒體藝術等,使學生領悟作品所表達的革命英雄氣概、高尚品德,初步認識中國共產黨走過的艱難卓絕歷程、光榮傳統和偉大成就,形成愛國奮斗、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3.高中

    選擇的作品應主題鮮明,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覆蓋多個門類與多種形式,如國畫《江山如此多嬌》、雕塑《歌樂山烈士群雕》、歌曲《長征組歌》《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不忘初心》、舞劇《紅色娘子軍》、電視文獻片《鄧小平》、電影《上甘嶺》等,深刻反映革命英雄氣概、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使學生在藝術欣賞中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深刻道理,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強化理想信念。

    五、地理

    地理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載體之一,在引導學生學習地理學家愛國奮斗精神,先進個人和團體為生態文明建設而無私奉獻的精神,英勇頑強、眾志成城的抗震救災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地理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地理學家的事跡、故事,抗震救災事跡、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等。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介紹并讓學生搜集、整理竺可楨等地理學家的事跡、成就,了解地理學家為我國發展與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懷以及自強不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結合抗震救災等重要事件,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培養學生不畏艱險、團結互助的精神。

    2.高中

    介紹并讓學生進一步搜集整理馬永順、李四光、竺可楨等人物事跡,感受艱苦奮斗、勇于擔當的精神。講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發,中國天眼建設,塞罕壩造林,汶川、舟曲和玉樹抗震救災中的感人事跡,使學生深刻感悟忘我奉獻、不折不撓的精神。

    六、數學

    數學課程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載體之一,在引導學生了解并學習數學家勇攀高峰、為國爭光的革命精神、涵養愛國情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數學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數學家事跡、故事和成就等。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結合數的認識、綜合與實踐,介紹陳景潤等持之以恒、潛心鉆研、勇于攻關的故事,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

    2.初中

    在綜合與實踐、數學文化領域,介紹并讓學生進一步搜集華羅庚等的事跡材料,感悟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學習嚴謹治學、甘當人梯、勤奮好學的精神。

    3.高中

    結合高中綜合實踐,以及相關數學教學內容、數學文化,介紹并讓學生進一步搜集整理吳文俊、華羅庚、蘇步青、陳省身數學研究成就,了解華人數學家在數學研究中的重要貢獻,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懷和自強不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七、物理

    物理課程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載體之一,在引導學生了解并學習我國物理學家不畏艱難、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和高尚情操,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物理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物理學家事跡、故事和成就等。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在物質部分,讓學生收集我國物理學家趙忠堯發現正電子存在等事跡材料,了解我國物理學家對物理學發展的貢獻,以及我國在納米技術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在運動和相互作用部分,介紹載人航天、高鐵、蛟龍號等我國現代化建設新成就,讓學生體會錢學森等“兩彈一星”功勛以及當代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和科學探索精神,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在能量部分,讓學生收集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功勛的事跡材料,感悟物理學家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學習他們開拓創新、為國爭光的精神。

    2.高中

    在力學部分,進一步介紹載人航天、高鐵、大飛機C919、探月工程等我國現代化建設新成就,使學生深入體會錢學森等“兩彈一星”功勛和當代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科學探索精神,學習他們開拓創新、勇攀高峰的優秀品質;在電磁振蕩與電磁波部分,收集我國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天眼等方面的建設成就,領悟中國人民不畏艱難、開拓創新、勇攀高峰的優秀品質;在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部分,介紹我國在水能、風能、太陽能和核能利用方面的現代化建設新成就,在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使學生體會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等時代精神,堅定投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志向;在光及其應用部分,收集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相關材料以及南仁東等科學家的感人事跡,引導學生感悟中國人民開拓創新、勇攀高峰的優秀品質。

    八、化學

    化學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載體之一,在傳承我國化學、化工及相關領域工作者無私奉獻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優良作風,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化學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化學、化工以及相關領域先進人物的事跡、故事和科學研究、化工建設成就等。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在物質構成的奧秘部分,介紹張青蓮測定相對原子質量的科研成果和國際影響;在身邊的化學物質部分,介紹并讓學生搜集侯德榜通過化工實業救國的事跡材料,促進學生體會化學化工專家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愛國情懷、高尚品德和優良作風。

    2.高中

    在化學科學與實驗探究、化學與社會發展等部分,指導學生深入探究侯德榜發明侯氏制堿法、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過程,介紹并讓學生進一步搜集整理范旭東等創辦民族化學工業、科學家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徐光憲推動稀土保護等成就與事跡,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以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和意志品質。

    九、生物學

    生物學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載體之一,在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并學習生物學家艱苦奮斗、服務人民的革命精神,以及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成就,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生物學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重要思想論述和英雄模范、仁人志士的英雄事跡、科技成就等。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結合生物與環境、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健康地生活等,介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及白求恩、林巧稚、袁隆平、屠呦呦、鐘南山等人的事跡,引導學生感悟英雄模范、仁人志士們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志向。

    2.高中

    結合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調節、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工程模塊內容,講述塞罕壩造林、防疫抗疫、生物科技攻關等感人事跡、成就,引導學生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弘揚奉獻國家、造福人民的崇高精神。

    十、科學

    科學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載體之一,在培育學生艱苦奮斗、敢于探索、熱愛祖國的革命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科學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科學家事跡、故事和我國科技建設成就等。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結合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了解我國“兩彈一星”功勛,如錢學森、錢三強、孫家棟等人,艱苦創業、潛心鉆研、勇于攻關、為國增光的故事;結合現代航天技術,了解我國航天人,如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在航天航空和國防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如衛星技術、火箭技術、通訊技術等,了解我國航天人正在進行的太空探索,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

    2.初中

    在不同的領域幫助學生感悟科學發現背后的革命精神。如在科技成就方面,結合神舟八號、天河一號、雜交水稻、青蒿素等我國在航天、農業、醫學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引導學生體會求真務實、敢于探索、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在科學人文方面,結合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學家的事跡,引導學生感悟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實干精神。

    十一、體育與健康

    體育與健康是革命傳統教育的載體之一,在引導學生了解并學習中華體育健兒拼搏進取、為國爭光的中華體育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體育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優秀運動員、運動團隊的事跡、故事、成績等。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結合運動項目的學習與比賽,介紹中國女排等體育健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引導學生熱愛祖國,自強不息、刻苦鍛煉、勇于爭先。

    2.初中

    了解革命領袖有關體育和衛生健康的重要論述;結合運動項目的學習與比賽,讓學生進一步搜集中華體育健兒刻苦訓練、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的事跡材料,引導學生刻苦鍛煉、強健體魄、拼搏進取,發揚中華體育精神。

    3.高中

    學習理解革命領袖有關體育和衛生健康的重要論述和中國參加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歷程,將中華體育精神作為體育品德的重要內容;結合運動項目的學習與比賽,讓學生搜集和探討反映中華體育精神的事跡材料,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刻苦鍛煉、奮勇拼搏的精神。

    十二、技術

    技術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載體之一,在引導學生學習創新精神、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培育學生敬業、愛國的高尚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技術課程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為技術成就、工程遺址、人物事跡等。

    (二)高中階段要求

    介紹我國宇宙空間站建設,弘揚載人航天精神;介紹火箭、航空母艦等建造中的焊接等特殊工藝以及十大著名大國工匠,進行勞模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教育;介紹原子彈、氫彈、核電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峽大壩等大型工程,進行“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教育;介紹移動通信技術知識產權研發及相關國際標準的立項推動過程,進行自主創新精神、大國工匠精神教育。

     

    附:在革命傳統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

      

    偉大的革命鍛造偉大的精神,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練就優良作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優良傳統,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精神標識和奮勇前進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要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黨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是無數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鮮血、汗水乃至付出生命代價換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中小學生教育十分重要的內容。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教育部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意義重大而深遠,這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革命傳統教育重要論述的有力舉措,為中小學校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革命傳統教育意義重大

    教育是塑造靈魂的事業,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做好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工作,一是有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中小學生堅定正確的信仰、鑄造高尚的靈魂、養成良好的人格,真正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有利于廣大中小學生更加深刻理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走過的艱難歷程,深刻理解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更加自覺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軍。三是有利于廣大中小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歷史價值及其現實意義,進一步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四是有利于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胸懷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投身偉大事業和偉大斗爭,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奉獻祖國和人民,不斷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高質量推進中小學革命傳統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當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推進《指南》落實,需要精心組織、確保質量。

    一要堅持正確指導思想。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中小學生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永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要遵循革命傳統教育的基本原則。做到“兩個遵循”和“五個結合”,即遵循教育工作和學科教學工作規律、遵循中小學生認知規律;與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相結合,與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與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相結合,與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努力營造重視革命傳統的良好社會氛圍,引導廣大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rdquo;。

    三要全面傳承黨的革命傳統。黨的革命傳統具有豐富的內容,是教育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強化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深厚感情;要加強革命理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加強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教育,教育引導中小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要加強斗爭精神教育,敢于面對困難,敢于擔當;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中小學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要加強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自強不息,甘于奉獻。

    四要增強革命傳統教育教學的科學性。一是堅持分學段由淺入深、有序推進革命傳統教育,注意從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加以推進。二是堅持各學科有機融合、系統推進革命傳統教育,注意學科間的相互銜接、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形成教育的整體效應。要以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為重點載體,將革命傳統教育貫穿始終;同時在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中重點納入革命傳統教育元素。其他課程如地理等要結合實際有機融入相關題材內容。 

    三、發揮黨史工作等部門優勢推進革命傳統教育

    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推進革命傳統進課程教材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史工作等的重要任務。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中小學教育部門要尋求黨史工作等部門的支持,齊心協力、統籌推進。

    要切實加強資源整合,吸收黨史和文獻部門專業力量,參與中小學革命傳統教育相關教材編寫、審查把關和實踐基地建設,提升課程教材育人質量,把《指南》落到實處。要切實發揮各類黨史紀念館、博物館、黨史遺址在革命傳統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發揮校外重要歷史紀念地和重大紀念活動場所的教育功能,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方面的積極作用。建設一支熟悉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的專兼職教師隊伍,邀請黨史和文獻部門有關專家主動參與,走進學校、走進課堂,面對面宣講黨的革命傳統,講好革命先烈故事、英雄故事、黨的領袖故事。讓真正懂得革命傳統的教師講授革命傳統,讓有革命理想的教師講理想,讓有家國情懷的教師講黨領導人民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奮斗的革命歷程。這必將有利于中小學生從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的歷史長河中,深刻領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努力把黨的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世世代代傳下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材委委員 吳德剛)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分享到:
    0
    網站單位:安慶全新學校 www.yinihuanbao.com 2018-2019 版權所有
    地址(ADD):安徽省安慶市湖濱街6號 聯系電話(TEL):0556-8769900 手機:17705567829
    E-MAIL:qxxx6866@163.com 備案號:皖ICP備19023260號-1 技術支持:安慶熱線
    好吊妞 黄片免费无线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 日本最爽的黄网站 五月天激情小说网 色丁香
  • <samp id="eowyi"></samp>
  • <center id="eowyi"></center>
    <label id="eowyi"></label>